(亞馬遜選品干貨)堅持這三大選品原則,肯定能選到爆品
俗話說“七分在選品,三分靠運營”,由此可知選品的重要性。
可對于大部分賣家而言, “選了很多產品,依然做不好運營”,一大批一大批的產品發(fā)布上去,一大堆一大堆的庫存沉淀下來,變成滯銷品,把自己口袋里辛苦打工賺來的血汗錢耗盡。
可事實真是如此嗎?除了肆虐之外,畢竟還是有那么多人賺錢了呀!那為什么你就賺不到錢呢?能說是不努力嗎?好像也不能,每天起早貪黑的。
其實詳細分析下來,很多賣家之所以運營做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選品上出了問題。
那么,究竟該怎樣做才能選到更可能成功的產品呢?我認為選品的成功與否,與這三個選品思路關系很大。
它們分別是:剛需制勝,田忌賽馬和遠離侵權。
剛需制勝:。
什么是剛需制勝呢?這就是要求我們在選品的過程中要優(yōu)先考慮所分析的產品是否是剛需品,只有選擇了剛需品,才能讓我們運營成功的幾率大一些。
那又該怎樣定義剛需呢?是不是只要生活中的必需品就屬于剛需品呢?不是,日常生活中,我們離不開穿衣,可在很大程度上,衣服還真不屬于我定義的剛需品。
為什么呢?原因出在消費者對服裝的選擇上。
當你決定賣一件衣服,你首先考慮的不是為了保暖,而是你自己的偏好,什么樣的顏色,什么樣的材質,什么樣的尺碼,什么樣的款式等等,不一而足,這些你自己的偏好綜合,然后你又恰巧看到了某一件衣服,然后覺得心生歡喜,于是下單購買,這是普通消費者購買衣服的過程。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其實可以看出,過程不是標準化的,而購買行為的發(fā)生是基于“我喜歡”。
這樣的產品,每個用戶的偏好各不相同,其選擇也千差萬別,如此之下,一個賣家要想賣得多賣得好,必須提供足夠多的款式、顏色、尺碼等選擇,如此一來,SKU就膨脹了,需要準備的庫存也成倍增長,而最終的結果卻未必美滿,往往會以一大堆的滯銷庫存來收場。
像這種消費者憑著“我喜歡”的感覺來決定購買的產品,我認為不屬于我們討論的剛需品。
與之對應的是,有一些產品,用戶在購買時,往往是因為對其功能的需求和必需,而不過多考慮其外在的內容,這類的產品,才是我定義的剛需品。
比如螺絲刀,試想,你在購買螺絲刀時,有什么訴求呢?一個可以擰螺絲的工具,至于顏色、款式等,你真的在意嗎?答案一目了然。
買衣服你可能會像周鴻祎一樣只認準紅色的,但螺絲刀,隨便什么顏色呢。
基于上述分析,我對剛需產品的定義是,用戶對產品的功能性的需求大于對其顏色、尺碼、外觀、款式等外在內容的追求。
如果你在選品時,如果你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考慮你面對的產品時,發(fā)現你在意的是其功能而非外在,你的腦海里想的是“我需要”這個產品,而不是“我喜歡”這個產品,那恭喜你,選品成功了一半。
田忌賽馬:。
很多人選品時總在一味的追求“最好的品質”,產品選出來了,卻因為成本高所以只能高售價,可是售價高卻也只能尷尬的看到沒!有!單!問題出在哪里了呢?產品價格高已經把自己置于死地了。
我們都知道亞馬遜的客戶對品質訴求較高,幾乎每個賣家也都期望能夠提供優(yōu)質的產品以讓用戶開開心心的買然后滿心歡喜的留下一個好評,但必須說的是,對于不同的產品,用戶內心對產品品質的追求還真的大不同。
如果買一部手機,如果手機上有一個小劃痕,大部分消費者極可能是不接受的,但如果是買個洗臉盆呢?即便有幾個劃痕也無傷大雅。
看,同一個消費者,對于不同的產品,其品質要求是真實有差別的。
作為賣家,當我們選一款產品時,一定要想明白消費者對這個產品品質的潛在要求和期望,達到消費者的期望水平即可,盲目的一味追高,只會因為成本高而死掉。
所以,在選品上,我的建議是:剛剛好的產品品質即可。
當然,選擇了剛剛好的產品,怎么樣才能賣得好呢?。
高質量的產品圖片。
網上購物其實是一個看圖購物的過程,如果你能夠提供優(yōu)質的產品圖片,配合上中等的產品價格,價格讓你有競爭力,圖片讓你的產品有吸引力,然后,客戶下單了,而客戶收到貨物,產品又是剛好符合消費者預期的,這就形成了一個圓滿的圓。
遠離侵權:。
很多賣家因為無知或者抱有僥幸心理,選擇了侵權的產品,開頭賣得很好,但中途卻被投訴了,被系統(tǒng)識別到了,然后,Listing被刪除了,賬號受限了,資金被凍結了等等,運營大受挫折,而前期的些許盈利還不夠填補后面的坑,信心也被打擊得徹底沒有了。
為了避免運營中不必要的運營中斷,金鑰匙跨境建議大家在選品的過程中,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認知,培養(yǎng)自己對產品的常識,多向供應商求教,多和有經驗的賣家交流,凡是涉及侵權或者存在潛在侵權的產品,要堅決遠離,只有這樣,運營起來才會更通暢更長久。
以上便是本期金鑰匙跨境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想獲得更多外貿新鮮事,國際物流新動向,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金鑰匙跨境。
本文內容根據網絡資料整理,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金鑰匙跨境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轉載請注明,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