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跨境電商品牌化趨勢阻力分析
借助于頭部品牌的爆款效應,品牌出海的呼聲瞬間高漲。
近10年來,跨境電商主要是以性價比輸出為主,通過產品價格獲取競爭優(yōu)勢。
而且從今年起,品牌化就被業(yè)界廣泛提及。
這一觀點也不是空穴來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從買家的角度來看,隨著在線消費的逐步成熟,買家不再滿足于品質較差的產品,品牌商品會給買家更多的心理保障。
2、從賣家長線發(fā)展來看,當前隨著賣家人數逐步增加,商品競爭日趨激烈,利潤萎縮,而品牌化則能提高產品的品牌溢價能力,從而更大地保證利潤。
3、隨著海外流量轉向了社會層面,賣家品牌推廣的難度和成本大大降低,品牌價值也能成為連接中國制造與海外買家的紐帶。
盡管各種績效指標都呈現出品牌化的趨勢,但對中國賣家來說,品牌化的全面形成仍然存在著諸多阻力:1、大量國內中小型賣家:據天眼查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平均每年新增注冊的跨境電商賣家有5-7萬家,其中中小規(guī)模賣家占到了9成左右。
也就是說,90%左右的賣家最關心的是如何生存下來,怎樣盡可能地增加利潤。
與之相伴的品牌不僅僅是注冊品牌,更多的是研發(fā)、設計與品牌宣傳,這些背后需要大量的經驗與資金,對于中小賣家來說是難以操作的。
2、國內賣家品牌建設深度不足:外國買家更重視品牌所帶來的精神價值,而中國跨境電商的品牌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對多數跨境電商而言,品牌價值觀的塑造和傳遞仍是較大挑戰(zhàn)。
另外,中國跨境電商品牌更注重產品層面的效果營銷,往往忽視精神層面的營銷,難以占領買家的心靈。
怎樣平衡產品廣告和品牌廣告的投入,不僅要注意短期的投入和效果,還要兼顧中長期的投入和收益,這是中國跨境電商品牌可持續(xù)發(fā)展急需思考的問題。
從總體上看,品牌化趨勢不可避免,不可逆轉,但對中小賣家而言,開展品牌化仍有一定難度,應把重點放在產品和廣告創(chuàng)意上。
本文內容根據網絡資料整理,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金鑰匙跨境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轉載請注明,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