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評價即價值認識或稱為評價性認識,它是主體對客體可能具有的價值和實踐改造客體后的意義、成果等進行的評價。
簡言之,即對事物價值的評價,它有別于對事物事實的評價。
因此,價值評價的前提是價值事實和人們的價值觀。
事物使人的需要得到滿足的情況以及人自己對這一情況的感受和理解是怎樣,他的評價也就怎樣。
這就是評價所反映的對象。
評價反映的對象也叫“價值事實”。
如果把價值歸結為利益,只能產(chǎn)生功利性的價值觀。
雖然“是”不等于“應該”,它本身卻蘊含了“應該”的維度。
為了使價值與評價進入良性循環(huán),我們更應當關注“價值評價”與“價值創(chuàng)造”的統(tǒng)一。
努力以正價值主導負價值,變垂直式的價值向度為多向多維的價值向度。
充分考慮“倉廩實”、“衣食足”之后,人們的精神需要和容易滋生的問題。
近些年來,價值觀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但是,作為價值觀核心概念的“價值”及相關概念,在國內(nèi)理論界一直存在著許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響了我們對價值觀問題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一些基本概念和命題。
關于價值概念的理解現(xiàn)代價值觀的“價值”概念,直接來自于經(jīng)濟學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但就其拉丁詞的本義和現(xiàn)代哲學語境中的涵義而言,卻遠遠超出了經(jīng)濟學的范疇,是一個包含倫理學、美學、宗教學、政治學所指涉的具體價值形態(tài),與“善”通用的概念。
因而,價值首先指的是人們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著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經(jīng)濟學意義的含義只是第二位的。
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對價值的界說,恰恰是這種意義的倒置。
無論是過去把“價值”歸結為“效用”,還是現(xiàn)在把價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證。
如此一來,價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見了,因而也就談不上對各種效用和利益問題的批判性審視了。
其實,正是價值由現(xiàn)實趨向理想的向度,在人們的觀念世界聳立起一個與完滿和終極的整體相關聯(lián)的價值觀,它既引領人們前進又賦予其生活以意義。
所以,作為人的生命之自覺形態(tài)的價值觀,不僅能夠引導人們追求自身的利益,協(xié)調(diào)人們之間的利益沖突,還能夠召喚人們不斷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實現(xiàn)自由全面的發(fā)展。
如果把價值歸結為利益,又進而把利益作為思想的坐標,那就只能產(chǎn)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視的價值觀——以官職、金錢、稱號等外在形式化的東西作為人的價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實學、精神境界。
的確,“名利”并不純?nèi)皇侨说?ldquo;身外之物”,而是構成人的社會規(guī)定性的要素,這些要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確證人的社會存在和能力,在現(xiàn)代社會尤其如此。
但是,這些東西只是人們借以實現(xiàn)自由的有限手段。
如果人們在某一社會中普遍地陷入名韁利索,人的生命價值的平等和人格尊嚴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維護,那么這個社會就“異化”了。
這也是我們反對把“價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本文內(nèi)容根據(jù)網(wǎng)絡資料整理,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金鑰匙跨境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轉載請注明,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