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貨物木質包裝查驗工作是確保進口貨物木質包裝不攜帶有害生物,防止外來物種入侵和有害生物傳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以下是關于入境貨物木質包裝查驗工作的詳細介紹:。
一、查驗流程。
受理報檢。
進境貨物使用木質包裝,且貨物屬于《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的進出境商品名錄》內的,需要填寫入境貨物報檢單,并在報檢單上注明木質包裝有關信息,同時按規(guī)定附貨物有關單證,向檢驗檢疫機構報檢。
進境貨物使用木質包裝,但貨物不屬于上述名錄內的,針對木質包裝填寫入境貨物報檢單,向檢驗檢疫機構報檢。
現場檢疫。
開箱檢查:集裝箱裝載貨物時,應監(jiān)督開啟箱門,以防有害生物傳播擴散。
開箱后,先檢查箱門內壁、門口四周有無活蟲,用射燈或強光照射木質包裝縫隙和集裝箱底板,重點檢查木質包裝上是否有鉆蛀性害蟲或病害癥狀。
抽查比例:根據貨物來源、運輸方式及企業(yè)誠信情況,確定木質包裝的抽查比例。
例如,海運方式進境的集裝箱,每個抽查單位內隨機抽查集裝箱的比例不低于20%;陸運方式進境的集裝箱,每個抽查單位內抽查集裝箱的比例也不低于20%。
對于散件貨物,根據木質包裝件數確定抽查比例。
標識檢查:檢查木質包裝上是否有IPPC專用標識,以及標識內容是否符合要求。
IPPC標識表明木質包裝已經按照國際植物保護公約的要求進行了除害處理。
樣品采集:對發(fā)現可疑情況的木質包裝,標記并取樣送實驗室檢驗。
對于沒有發(fā)現活蟲、病害癥狀的木質包裝,按隨機抽樣原則抽取代表樣品送實驗室檢疫。
送樣與鑒定。
送實驗室檢疫的樣品應按規(guī)定填寫送樣單。
對送檢的樣品和現場發(fā)現的可疑有害生物進行檢疫鑒定,確定其種類和危害程度。
結果評定與處理。
檢驗檢疫合格的,出具《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予以放行。
發(fā)現活蟲、病害癥狀的,出具《檢驗檢疫處理通知書》,監(jiān)督貨主或其代理人對木質包裝進行除害處理或銷毀處理。
對于嚴重違規(guī)或疫情嚴重的,可能連同貨物一起作退運處理。
二、除害處理方法。
根據國際植物檢疫措施標準第15號(ISPM15),木質包裝的除害處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熱處理:包括傳統蒸汽或熱處理室烘干進行熱處理(處理標識代碼:HT)和介電加熱進行熱處理(處理標識代碼:DH)。
必須保證木材中心溫度達到規(guī)定溫度,并保持一定時間。
溴甲烷處理(處理標識代碼:MB):使用溴甲烷進行熏蒸處理。
硫酰氟處理(處理標識代碼:SF):使用硫酰氟進行熏蒸處理。
三、注意事項。
海關在現場檢疫中,對帶有病蟲害癥狀的木質包裝應剖開查驗并抽取樣品送實驗室進一步檢疫鑒定。
需要實施木質包裝檢疫的貨物,未經海關許可,不得擅自卸離運輸工具和運遞及拆除、遺棄木質包裝。
旅客攜帶物、郵寄物使用的木質包裝也需進行查驗和除害處理。
入境貨物木質包裝查驗工作是保障國家生態(tài)安全和農業(yè)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過嚴格的查驗流程和科學的除害處理方法,可以有效防止有害生物的傳播和擴散。
本文內容根據網絡資料整理,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金鑰匙跨境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轉載請注明,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