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C模式相對于傳統(tǒng)品牌營銷有什么兩點?
DTC是“Direct-to-consumer”的縮寫,它是直接面向用戶的。
網絡時代,消費者養(yǎng)成了網上購物的習慣。
早先主要是指渠道和市場的改變,比如通過官網或者在線直營渠道來銷售產品。
DTC能在國外誕生和興起,原因有二:首先,國外地廣人稀,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物流比國內慢得多,再加上平臺的抽成也高。
資料顯示,國外亞馬遜、Ebay等電商平臺的銷售額占比均超過10%。
因此,電子平臺并非品牌鋪位的首選,也并非消費者購物的首選。
二是由于相關產業(yè)鏈的發(fā)展比較完善,國外網站建設、推廣的成本都比國內低,而且國外消費者也更習慣于在網站上購買品牌產品。
google也曾與德勤合作,對美國、英國、德國、西班牙和法國的5005位線上消費者進行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品牌官網是國外消費者網上購物的主要渠道。
DTC模式相對于傳統(tǒng)的品牌營銷模式有什么亮點?在了解DTC模式的由來后,我們將典型DTC模式與傳統(tǒng)品牌模式從產品、價格、渠道、營銷4個維度進行對比。
第一是產品,品牌采用DTC模式(以下簡稱“DTC品牌”),將提供更多的選擇,讓消費者定制產品,讓消費者成為產品經理,參與到產品設計中來。
第二,價格方面,DTC的定價模式通常不采用傳統(tǒng)的梯度定價,而是采用價值共享定價。
就拿電子產品手機來說,只要新一代手機上市,就會有以前推出的老手機降價。
那是梯度定價,也是大多數消費產品會采用的定價方法。
與共享價值定價相比,“讓消費者和品牌共同承擔成本和利潤”,即我們常說的“給消費者讓利”。
例如,一杯普通奶茶的價格是10元,如果你想多加一點材料,就得再加5元;如果你只買一杯普通奶茶,就得再加10元。
DTC品牌往往采取這種更加靈活的定價方式,讓同一種產品形成價格帶,讓品牌能夠進一步輻射更多消費者。
此外,在渠道方面,DTC品牌“沒有中間商”,與傳統(tǒng)品牌不同,DTC品牌不需要經過經銷商、零售商等多個環(huán)節(jié),而是通過品牌官網等自建渠道直接接觸消費者。
首先,減少了流通環(huán)節(jié)的成本消耗。
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原本分散在各渠道的信息,全部呈現(xiàn)在官網上,這不僅避免了在路徑轉換過程中的顧客流失,也為顧客創(chuàng)造了更好的購物體驗。
對于品牌方來說,能更全面的維護品牌形象,樹立用戶忠誠。
第三,在營銷方面,由于DTC品牌的官網承擔著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宣傳,塑造品牌形象的功能,因此網頁設計往往十分精巧,為用戶打下了堅實的信任基礎。
本文內容根據網絡資料整理,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金鑰匙跨境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轉載請注明,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