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SNS營銷之售前社交互動
通過跨境電商SNS前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相信已經建立起基本的內容體系、初步的社交關系網絡、若干個網紅大號的跟隨和內容收集,也已經對所在社區(qū)中與產品相關的話題有了相當?shù)牧私狻?/p>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和目標受眾之間開始產生社交互動行為,而與受眾互動時始終要記住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推動銷售,如果不以此為目的,那么SNS 運營將會陷入沒有方向的迷茫之中,很容易被有其他目的的SNS 運營所影響。
也就是說,最終導向銷售的 SNS 運營是最難的,作為團隊中負責 SNS 運營的小組,很可能會在眾多的純內容的 SNS 運營,也就是以“自媒體”為方向的 SNS 運營中迷失方向,逐漸放棄向銷售的引導,走向自媒體運營。
那么,自媒體運營與電商 SNS 運營無法兼顧嗎?答案是否定的,可以兼顧,但是對團隊的要求很高,如果能夠運營好電商銷售方向的 SNS,那么運營一個自媒體SNS就不在話下了。
售前社交互動,除與受眾直接進行語言溝通外,還有一些更具有導向性的互動方式,比較常見的有抽獎、比賽、問卷調查、直播、話題事件等。
在本書的后面幾章中將展開闡述。
在這里,我們首先需要理解一個背景概念,就是為什么這些更具有導向性的互動方式會適合用來做售前社交互動呢?在社交中人們有多種需求需要被滿足,其中與銷售相關的需求需要通過購買商品來滿足,而從消費者行為學的角度來看,一次消費動機的產生,需要消費者有強烈的購買動機和意愿;否則,很難做出消費決策。
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沉沒成本的問題。
簡單地說,消費者在產品或服務上已經花費的成本越大,傾向于選購該產品或服務的動機和意愿就越強,因為如果不購買,那么這部分成本就成為了真正的沉沒成本,也就是完全浪費掉了。
為了避免這樣的浪費消費者就會在參與強互動后,更傾向于選購該產品或服務。
為此,我們需要消費者在進行社交互動時,比單純地打字發(fā)言等基本互動行為多付出一些成本,如時間、腦力、精力、期望等都屬于這類成本。
而上文中提到的導向性較強、有一定參與規(guī)則和參與成本的互動方式,則成為具有銷售目的的SNS營銷最佳的前置營銷方式。
如果消費者與我們的互動僅止于幾次簡單的聊天或轉發(fā),那么其沉沒成本往往不足以使他們“不舍得放棄”我們,而參與抽獎、調查問卷、問答等方式至少使他們已經付出了時間、腦力、期待等成本,因此在最終實現(xiàn)銷售轉化時,可以認為這樣的消費者已經更有動機和意愿了。
基于此背景,在從正常的社交引導至銷售行為前,我們就可以采取上面的社交方式。
各大 SNS 平臺也都為我們提供了基本功能,在后文中將著重展開介紹如何利用這些平臺功能實施制造沉沒成本的互動方式。
本文內容根據網絡資料整理,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金鑰匙跨境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轉載請注明,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