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的主體責任
Scoopon海外優(yōu)惠購跨境百科2023-12-1124781
首先,跨境電子商務涉及若干個部門,有賣方企業(yè)、買方企業(yè)、海關檢驗檢疫等監(jiān)管機構、電商服務平臺、物流等服務企業(yè)、國家外貿管理機關、外交等議事協(xié)調機構等。
一旦有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件發(fā)生,誰應當主動地去保護知識產權?就跨境電子商務來說,是政府、企業(yè),還是電商平臺?也許,它們中的任何一方來負責都不為過,都能找出切實合理的理由來。
首先就政府而言,它確實有義務進行這樣的保護,因為這是一個早期投入較大且不能詳細匯報的工作,政府應該有效利用納稅人的資金來決策這個公共投入,況且它還可以使用行政、立法等權限來擴大影響力,政府來做這樣的事似乎再合理不過了。
另外對企業(yè)來說,它開發(fā)生產了產品,理應對此負責,而不應犧牲別人的利益來保全自己的權益,理應設立協(xié)定來維護彼此關切的利益,只有這樣才能保護每個人的利益,讓每個參與者都因自己的付出而有所償。
所以,知識產權的保護是每個企業(yè)主體的事。
電商平臺也是跨境電子商務的一個重要參與者,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在一次貿易中,它可以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服務者,為兩方的企業(yè)提供牽頭搭線、合同擔保、結賬結匯等服務;同樣平臺可以把自己定位為一個管理者,可以像國家相關機構一樣,成立很多個部門,嚴格把控交易的每個流程,對經(jīng)過自己平臺的每一單業(yè)務負責。
從這個層面來說,讓電商平臺對跨境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負主要責任一點也不為過。
本文內容根據(jù)網(wǎng)絡資料整理,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金鑰匙跨境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轉載請注明,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